<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艺术奖——张旭光
        时间:2015年04月27日
        张旭光
        获奖感言
        张旭光 草书自作诗《游查济》条幅 178.5×35cm
        张旭光部分着述书影
        张旭光部分着述书影1
        张旭光部分着述书影2
        张旭光部分着述书影3
        张旭光部分着述书影4

             

            张旭光,字散云,1955年生,河北省安新县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为荣宝斋艺术总监,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书法专业首席采访专家。清华大学张旭光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客座教授,联合国特聘书法教授。 

            1988年起张旭光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日本、韩国、美国及联合国总部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和交流讲学,在中央电视台、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讲座和专题节目;作品多次在国展、中青展、名家精品展等重大展览获奖与展出,荣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出版专着有《楷书》、《行书》教材,《现代书法字库·张旭光卷》、《张旭光书法集》、《张旭光系列艺术文丛》(四卷本)、《张旭光诗词书法》、《张旭光书法讲座系列·行书八讲》教材,《中央数字电视行书技法讲座(四十二讲)》,并有多篇文章发表。先后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展、青年展等重大展览评委会副主任,负责组织和评审工作。 

            张旭光2008年创建北兰亭,连续五年举办展览、捐赠、教学、研讨及书法电视晚会等活动。连续四年组织北兰亭书画家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哥伦比亚大学举办展览和讲学。张旭光倡导重读经典,他提出的到位与味道发展新帖学激活唐楷等创作主张,在当代书坛形成广泛共识。 

            

            颁奖词 

            张旭光先生曾长期从事全国书展评审与组织工作,眼界开阔,识见包容。有鉴于当代书法创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他提出新帖学激活唐楷等创作主张,深化书法本体认识,推动传统帖学的时代转换。其创作实践,取法魏晋,根植《圣教》,旁涉篆隶,飘逸流畅,恣肆汪洋,既具经典之品格,又具时代之豪情。 

              

            获奖感言 

            古人云:夫书晚年乃妙。余近花甲之年,临池亦数十载,不妙者常见,而妙处偶然也。盖汉字乃超然之物,书法亦汉字之超然者也,奈何奈何。 

            余提前两年退出行政,唯在于书法乃生命之真爱耳,此可谓超然乎!余得奖虽未兴奋却也徒增些许亲近之情。余以为,今之书坛重点依然在继承,一曰:文化;二曰:艺术;三曰:超越功利。书之魔力或正在乎人之超然也。 

            余今卸下羁绊如鱼得水,不亦悦乎!更将不遗余力,以己之长为社会做点事。如此足矣。 

            得中国365投注终止_约彩365ios下载_365网站游戏邀写感言时,余客厦门,见山中三角梅迎风开放,尤其那裸石中者,令人感动不已,遂口占一首或可表达一份心情,此录之: 

            长在裸石中,任凭雨带风。 

            枝花都不大,日日映山红。 

            厦门见石上三角梅有题,工拙不计,但见真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