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发展中华书法文化
        时间:2020年12月23日

        解小青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即建成文化强国。这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更为清晰地指明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意义,也对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下更大气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对全会提出的“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体会更直接,思考得也更多一些。在高校教书20年的时间里,切实感受到高校社会功能或者说社会责任越来越多元化。传统高校的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上,更增加了第四大功能——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且这一功能作用日益突显。以下结合自己从事书法教学科研等工作体会,谈谈学习心得。

        崇德尚艺   以明德引领风尚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华文化能有如此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德”字分不开。“德”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本质性的核心,也是育人的前提。高校教师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社会责任。要做到德为人先,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明德,要明“大德”,个人的艺术理想只有与家国情怀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大艺术”,才能做出“大学问”。

        以德立人、树人以德,既是自我修炼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追求。

        我们身处多种传播媒介交融作用的“全媒体”时代,整个书法生态环境都已改变,出现各种流派或风格。这是对现代艺术理解和探索的深入,也是艺术家面临各种困惑的集中显露。在多元艺术思潮中领悟和理解书法文化要义,既是书法工作者的操守,又是我们为展现书法文化内涵应作出的努力,更是我们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使命。

        以文化人   用大美涵育新人

        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上下沿革,旁涉所及,书法承传文化的意义和影响较其艺术功能则更为深远。书法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和心灵教育。身处全媒体时代,媒体导向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美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教导学生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将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值得深入思考并多维度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依托高校学科、专业、人才等综合资源优势,提高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审美素养,不能使其成为美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育精神基因要一代代传承下去,与时共进。

        固本培元   在守正中砥砺创新

        目前海外有几千万人都在学习汉语,在学汉语、写汉字的过程中,使其理解和接受汉字反映的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直接关系着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汉字教育,绝不是读写那么简单,它渗透在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各方面。只有汉字的“根”筑牢了,我们才能真正运用书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并把中国故事变成全世界的精神财富,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当代书法在繁荣的表象下也深藏隐忧,书写者学养匮乏仍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书法艺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而现在却出现了“无土栽培”的现象,应引起警觉。传统艺术和新兴思想的并存交融,只有深刻理解艺术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经典,今天的超越才会有所依托,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更好地为书法发展续写当代新思考。